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J19—87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934—89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试规范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
3.1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OEL)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3.2 工作场所(workplace)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3.3 工作地点(Work Site)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4 卫生要求
4.1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
4.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4.3 工作场所空气中生物因素容许浓度
表3 工作场所空气中生物因素容许浓度
4.4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工作场所气象条件卫生评价标准及其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各类高温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高温作业:高温作业系指工作场所有生产性热源,其散热量大于23w/m3·h或84kJ/m3·h的车间;或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场所的气温高于室外
按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分为<
表4 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上限值
注:*所示温度为干球温度
根据通风温湿度计、黑球温度计的测定值,按公式计算出综合温度(℃),公式为:
综合温度(℃)=湿球温度(℃)×0.7+黑球(或干球)温度(℃)×0.3 ………(1)
或根据黑球(℃)、湿球温度(℃)查有关图表得出综合温度(℃)。当无热辐射源存在时,黑球温度可用干球温度代替。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作业环境热强度大小的分级。
本标准适用于对高温作业实施劳动安全卫生分级管理。
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
指作业人员进行生产操作或为了观察生产情况需要经常或定期停留的地点。若因生产劳动需要,作业人员在车间内不同地点进行操作,则整个车间可称为工作地点。
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表示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和干球温度(ta)三个参数,并由下列公式计算而获得:
室内作业:WBGT=0.7tnw+0.3tg………………………………………(2)
室外作业:WBGT=0.7tnw+0.2tg+0.1ta……………………………(3)
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作业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
指作业人员在一个工作日内(8h)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min)。
指生产性热源同工作地点的某一方同辐射的热量。
按照工作地点WBGT指数(即湿球黑球温度(℃))和接触高温作业的时间将高温作业分为四级,级别越高表示热强度越大,见下表。
表5 高温作业分级标准
在工作地点定向辐射热强度平均值等于或大于2kw/m2的高温作业,应在上表的基础上相应提高一个等级,但最高不应超过Ⅳ级。
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最热季节测量值为分级依据。季节性或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的工种,应以季节内最热月测量值为分级依据。从事室外作业的工种,应以夏季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的测量值为分级依据。在生产正常和工作地点热源稳定时,同一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应测量3次,即工作后:9:00~10:00;13:00~14:00和16:00~17:00,连测3天,取平均值,如遇特殊生产工艺,工作地点热源不稳定时,可依据生产进程或具体情况,随时测量,同一测点连测3次,取平均值。
选择作业人员经常操作,停留或临时休息处,一般测量高度立位作业为
………(4)
在生产环境热强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场所,或者因生产需要作业人员在车间内不同工作地点操作,且接触热强度大小不一致时,应采用时间加权平均公式计算WBGT指数:
………¨(5)
式中: WBGT1—— 第1个工作地点实测WBGT;
WBGT2—— 第2个工作地点实测WBGT;
WBGTn—— 第n个工作地点实测WBGT;
t1t2……tn—— 作业人员在第1,2…n个工作地点实际停留的时间。
本标准规定了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及其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研制和使用激光器的单位和企业。
限值见表6和表7。
表6 眼直视激光束的最大容许照射量
表7 激光照射皮肤的最大容许照射量
注:波长λ为:400~700nm,CA=1;700~1050nm,CA=100.002(λ-700);
1050~1400nm,CA=5;400~550nm,CB=1;550~70Onm,CB=100.015(λ-550)
本方法适用于接触激光器系统工作人员的最大容许照射量的测量。
根据激光器的输出波长和输出水平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手接触受振工件的标准限值及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手接触受振工件的所有作业
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的手臂系统的机械振动或冲击。
工作日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的累积接振时间为日接振时间,单位为h/d。
按不同频率振动的人体生理效应规律计权后的振动加速度,单位为m/s2,可用式(6)计算:
………………………(6)
式中:ahi 第i频段的振动加速度;
ki 第i频段的计权系数;
n 总频段数
在日接振时间不足或超过四小时时,要将其换算为相当于接振四小时的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值,可用式(7)计算:
……………………(7)
式中T——日接振时间,h/d。
使用振动工具或工件的作业,工具手柄或工件的4h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不得超过
表8 1/1与1/3倍频程的计权系数Ki
当振动工具的振动暂时达不到标准限值时,可按振动大小缩短日接振时间,具体要求参见表9。
表9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卫生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也适用于其他矿井下作业。
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
作业地点温湿度的测定应用通风温湿度计,风速的测定可应用热球式或叶状风速仪。
标准的上限及下限值均不是舒适限度:在上限条件下,工人仍有一定的闷热感;在下限的条件下,部分人尚有"稍冷"感。但在此标准范围内可保证工人不发生中暑,并能防止常见病、多发病的高发。